听阈就是听到声音的门槛,引起人耳听觉的最小声音强度【注:不是任何大小的声音都可以引起人耳的听觉。人耳可以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仅为20~20000Hz。在该频率范围内,声音的强度必须达到一定的量值才能引起人耳的听觉】。临床上通常采用125-8000Hz的纯音来测试人耳的听阈,将不同频率点听阈连接起来,获得纯音听阈曲线,通过与正常人的听阈曲线进行比较,来判断病人是否存在听力损失,以及听力损失的构型和程度。
当声音强度在听阈以上继续增加时,听觉的感受也相应增强,但当声音强度增加到某一极限度时,引起的将不单是听觉,可能还会引起疼痛感——鼓膜过度振动导致。这个引起疼痛的声音强度称为最大可听阈。将各频率的最大可听阈连接起来,可以获得最大可听阈曲线。正常人耳的听阈曲线和最大可听阈曲线所包围的区域称为听域。
“反应阈”是受试者对反应的门槛刺激量,即受试者对某种可分辨的刺激——如光线、声音、味道等——产生反应时,需要的最小刺激量。
听力学上的反应阈有2种含义:(1)在行为学上,指声刺激引发受试者做出行为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,即行为反应阈,它是主观的;(2)在电生理测试中,常指听觉诱发电位(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,AEP)反应阈。以最常见的听性脑干反应(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,ABR)测试为例:高强度声刺激时,正常可引出ABR的反应波有I波、II波、III波、IV波和V波;随着声刺激强度减小,II波、IV波、I波和III波依次消失, V波最后消失。因此,临床测试常以V波是否存在作为反应波形存在与否的判定标准,并以引出V波的最小刺激声强度来定义ABR反应阈值。所以, ABR的反应阈指的是引出ABR V波的最小声刺激强度,对应的英文是wave V threshold;在其他AEP测试中,则采用相应的记录波形作为观察反应指标来确定反应阈。与纯音听阈不同,电生理测试中的反应阈是客观的。
听阈是个主观感觉阈,当声刺激强度达到听阈后,主观感觉非常灵敏,马上就可以做出行为反应;AEP的反应阈是通过记录脑电波的形式来识别,是客观指标,它需要一定量的听觉神经兴奋才能产生波形。因此,引起可识别的AEP反应波形的声刺激强度通常要比引起主观行为反应的声刺激强度大。临床应用中,对同一个受试者而言(尤其是婴幼儿),如何通过ABR的反应阈来推算出纯音测听的阈值,即与纯音听阈进行换算?得到推算的听阈值,俗称预估听力(Extrapolated threshold HL,eHL)曲线,关于“预估听力”概念将在后续的文章进行介绍,敬请关注。
原文发表于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听力中心微信公众号,授权海卡缔听力转发。
海卡缔听力(苏州海卡缔听力技术有限公司的简称)组建于2016年11月,总部位于江苏省苏州市。海卡缔听力致力于专业助听器的研发、生产、销售,以及听力康复方案咨询、助/辅听器电声方案设计和产品制造代工。提供的听力解决方案涵盖盒式、耳背式、RIC式、各类定制耳内式、通用耳内式、TWS式助/辅听器等全系列产品。